-
股市狂牛阶段,日内隐含波动率每天至少有2%-5%的波动率变化,很适合日内交易,以稍高波动率卖出,再以偏低的波动率买入,没有出场机会则将方向性仓位对冲掉,很容易做到低买高卖,唯一的问题只是仓位无法做到很大而已。利用比例式或宽跨式策略在隐含波动率偏高时卖出波动率,在隐含波动率相对低位时立即买回,把 delta 控制在某一个范围区间内,获利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
有人在牛市行情中采用期权不断放大杠杆,导致隐含波动率一直伴随指数上涨至 40% 以上,直到结算日才一下子将时间价值放出来,这种非常极端且罕见的情况,居然每天在老徐面前上演,市场情绪看来已经到失控边缘,好戏已经开始,期权交易,在这段时间看来充满了诱惑。
-
隐含波动率高企,卖出款跨式或者比例式价差,在隐含波动率偏高时卖出波动率,在相对低的隐含波动率立即买回,把delta控制在某一个范围区间内,波动率那么高,稳稳的卖卖卖,也稳稳的赚赚赚。
-
当5日的历史波动率向下跌破20日历史波动率时,或者当20日历史波动率连续3日下降的时候,卖出虚值一档宽跨式进场。当我们需要调整时,也就是上证50ETF行情较进场时上涨或下跌2%,将原先仓位买回,同时再卖出虚值一档宽跨式。若损失超过卖出时所收取的权利金30%的时候或者当我们的获利达到卖出时权利金的50%,我们就可以考虑出场了,当然,还有合约到期的时候。
-
跌下来企稳后,就是好的卖出波动率时机了。一旦关键价位被突破,就采用复仇者交易模式,双倍开仓赚方向性。
-
那到底何谓“确定有反弹”呢?即我们可以找一个“反弹确认价”,通常会在市场悲观时,通过一根大长黑并看到该长黑价位破底来到近期的新低点,以此根K线的高点当成观察价位,若未来突破此价位即可买入。因为向上反弹突破这些大长黑的价位,意味着市场太过于恐惧而卖出的,这时候由于价位己经涨到K线的最高点,代表这些都因恐惧而卖低了。
-
当波动率低时,标的突破20日均线,可采用垂直价差。
-
阿川式交易手法:实际交易的是方向,但是采用卖方,负的delta将会以很快的速度增加时,对冲风险立即再卖出认沽来对冲风险,若来不及,会赶快卖出实值的认沽,这样会将我们的负delta快速冲掉。这种连续卖出认沽或认购去对冲delta的方式会因为不断叠加仓位,使得风险也不断累积,可是交易者却不易察觉。
举例来说,刚开始交易者卖出一手行权价2.80元认购及行权价2.85元的认沽一手,在伴随行情不断上涨过程中,不停地跟随卖出认沽期权,这样会有什么结果呢?就是最后卖出认沽的数量绝对会比卖出认购的数量要多很多的。例如行情从2.80元开始,涨到2.85元时交易者可能就会持有卖出2.80元的认沽3手及2.85元的认购1手,这样才足以去对冲掉最开始卖出2.85元的认购并持有正的delta仓位。如果行情从2.80元一路涨到3.05元的话,那么上证50ETF每涨0.05元就得卖出至少2手平值的认沽,这一路上累积的认沽数量很有可能将至少有11手以上,而认购期权呢?仅有一手!现在价位在3.05元,那些行权价2.80元、2.85元、2.90元、2.95元及3.00元的认沽期权几乎没有什么delta值了,所以交易员可能暂时不会去理会这些仍有时间价值的虚值的认沽期权,但当行情开始下跌时,这些大量的虚值认沽就会形成净值大幅回调的原因了。这也是许多以卖出期权策略为主的交易者会犯的通病。
只要能控制好负gamma的值,或者更严格地控制卖出总量,基本就能控制short gamma策略的风险了。所以大可不必一味排斥这种交易模式,只要能对卖出期权策略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相信未来这个交易团队会为公司带来不错的收益。
- 其实很多短线交易,都是在填补中线及长线交易的资金剩余。在中线或长线的仓位中,高仓位代表高风险,若隔日有什么大新闻或新政策,刚好又与持有的仓位方向相反,这时风险就会很大,所以绝大多数的期权交易,尤其是卖出波动率的交易,持有仓位都是以轻仓为主,除非隐含波动率很高的情况下才会有持有较高的仓位。
所以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持有中长线持仓,都不会超过20%~30%的资金使用率,除非隐含波动率已经到70分位数以上,我们才会将资金的使用效率拉升到50%以上。所以当时2月份就算遇到大跌,我们虽然站在卖方,但风险一直控制在可控的范围之内。